欢迎光临 公魁教育官方网站Welcone to NBS Survey Office in Nanning
咨询热线 15277183717

课程介绍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试信息 > 公务员考试 > 国家公务员 > 考试信息 > 正文

公考心得 | 其实,公考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

更新时间:2019-08-14 16:46:38点击次数:3661次字号:T|T


毕业那年,我跟许多同学一样,认为公务员考试很难,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竞争激烈,从没想过要去考公务员。


毕业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家私企,开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生活很简单,也很规律,除了节奏有些快。


2017年的10月份,闺蜜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她说不如你也试一试,就当一次体验,于是开启了我的第一次国考之旅。


职位的选择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常言道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想考出满意的结果,不光是用功刻苦就够了,还得把力气用对地方。


有些考的分数很高,完全能够考上更好的职位,却因为当初不敢报而失之交臂;有些是不幸跳进了万人坑,其实换个待遇级别差不多的岗位也就能上岸了。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要避免遗憾,就需要重视职位报考,这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职位要求


细看国考和省考的职位表,不同职位的职位要求各不相同。


有以下种类:专业、学历、年龄、基层工作经验年限(有些对工作经历还有限制,如要求法律工作经历、财会工作经历等)、政治面貌、户籍、民族、应届往届、资格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等)、性别、身体条件、身份限制(特岗人员、志愿者、村官、非在职公务员等等)、组织专业考试、其他要求与说明(文字功底、语言技能、最低服务年限、有无宿舍等等)。


二、选择合适职位


如何选到一个难度适中、自己满意的职位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在充分了解职位要求和自身条件之后,我选择职位是根据以下原则:


1、个人意愿


这个应该放在首位,结合职位所在地区、待遇、发展前途、职位内容与个人兴趣综合考虑,如果考一个不能愿意持续干下去的岗位,那么考上也没有意义。


因此招考公告出来之后,我会首先把符合条件的职位筛选出来,单独做一个表格,然后把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位删除,那么我最终报名职位就将从剩下的职位中选择。


2、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与难度有直接关联,这不用多说,现在报名阶段都会实时公布报名人数,也是为了防止扎堆报考,除非你只盯着那一个职位不考上不罢休,否则避开人数过多的岗位也是提高成公率的必要选择。


我自己的话,在满足第一个条件的前提下,选择的职位省考的人数限制在1:80以内,国考1:150以内,特别好的职位容易出高分,因此更要尽量选择人数较少的。


同样的,报考人数太少的职位也要慎重,如果不是因为限制太多,那就可能是这个职位确实不咋样,还是那句话:不要只是为了一份工作就搞的没有下限,只捡人少的报而完全不看职位,那耽误的是自己。


比如我一个211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同学,毕业季裸考了某县级国税单位,结果分数出来考得很好是职位第一,面试也通过了,但是地方太差,最后还是决定放弃,去了深圳某公司,你说早知道这样他当初何必要报名呢,或者报个好点的不就行了。


3、合理利用条件限制,注意潜在信息


同等报考人数下,限制应届生和不限应届生的职位,那个职位要容易?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也没有权威的结论。但是,在意愿范围内应尽可能选择限制条件多的职位。


例如,同一个检察院招聘,招助检和侦查员两种职位,其他条件一样,只是侦查员仅限男性,那么如果想进这个检察院的男同志,可以选择去报侦查员职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报考人数和难度,而检察院往往也只是想多招男生所以设置的侦查员职位来卡掉一些女考生,考进去之后,多数检察院都会根据情况分配职位的,你还是有机会做助检(这情况也同样适用于某些只限女生报考的职位)。


而像广东某些地区写明要懂粤语或者客家话的,听说其实就是限制本地户籍的变种,这种情况下外地人就不要盲目报考。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些早有志向考公务员的考生,应该及早去关注公考的条件,并早作准备,多满足一个条件,就能多刷掉一部分竞争对手。


例如司考证、会计证、入党、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我国考报纪委就是因为没有计算机证书而被刷的)、等等,都是刷人利器。证多不压身,即使公务员考不上,其他地方也会有用。


还有一个个人亲身体验,对于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仅有一个A证往往是不够的,法律专业考公比率大,而且法检系统往往进面分数高,如果能读研或者有两年工作经验的话是很有优势的。


14年深考中院的职位,一个职位要求研究生学历+司考A证+2年工作经历,满足这个条件的一个职位报考人数是4:34, 简直是白送一样;另一个同样的职位只需要本科+A证,报考人数4:400,两下一比,难易立现。


三、行测经验


行测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言了,大家都知道。在开始学习行测之前,有两点我希望各位小伙伴能做好:一是调整好心态,二是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开始你的学习。


不要认为你已经考了好几次就是拿不到高分,不要认为你学习时间短就没戏,以百分之二百认真的态度,你仍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数量关系


数学运算和资料分析是行测题型中能在短期内获得最大提升的模块。提高数学运算最好的方法是做真题,最好的物品是错题本。


数学运算的各类题型都有一定的解题规律可循,而做历年国考和各省市的真题是找到解题方法的最好途径。用类似的方法找出各省市的数算真题来做,不会做的就抄在错题本上。做完之后看答案的解题方法是否和你的一致,将快速的秒杀方法也记在本子或者书上。


第一次你可能根本不会。第二次做你用方程解出来了。第三次做你觉得答案的方法比较快。第四次做你会灵光一现,居然有这么快的秒杀方法!数算强人就是这么来的。


五、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在了解知识点方法的基础上多做题目,培养语感。


有时言语模块的某些题目会出现各个机构所给答案不一样的情况,这个时候无需太过纠结,相信自己的感觉,选择能够使你信服的答案,继续刷题刷题刷题。


最后一个小贴士,言语这一模块,请相信你的第一感觉,相信你的语感,屡改屡错。


六、判断推理


这一部分分成了四个部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除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大家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训练自己的薄弱项。


比如说有些人感到图形推理很棘手,那就再去看看课本,看看自己做错的题,多找些这方面的题集中突击一下,让自己掌握都有哪些比较常见的类型,使自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快的突破。其他三部分亦是如此。


然后,我们在做这一模块时,要注意做题顺序,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就会事半功倍。每个人在判断推理这一模块的四个部分里面,所擅长的部分都不一样,我们就先做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做自己最有把握的那一部分。


这样在我们做完言语理解有可能懵圈的时候,转做判断推理这一大模块,就能够有一个思维非常清楚的开始,才不至于陷入手忙脚乱中。


七、资料分析


和数学运算一样,都是最容易通过大量练习获得提高的题型。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可以慢慢做认真做保证正确率,然后就要开始提高速度。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而正确地读懂问题、找到数据、进行运算是最重要的。


假如考场上时间不够,你至少要保证5题对3题。最后一题选出一个正确或错误的4个选项,动用你强大的直觉蒙一个。

先做图表后做文字等等方法也是值得运用的。


有些小伙伴数学非常弱,我想提醒这部分小伙伴,数算和资析你顶多只能放弃一部分,千万不要全部放弃。


八、常识判断


多看新闻、多看书、兴趣广泛是提高常识的方法之一,但不推荐在距离考试这么近的时间内花大量时间精力去背常识题。你背的不一定考到。


最近几年的国考常识偏向于军事、地理、历史类,女生在这方面略弱于男生。只能说多提高见识,博闻强记。考试时不要纠结,会的就是会的,不会的就是不会的,快速通过。


九、申论经验


申论的关键在练笔。很多人会犯“眼高手低”的错误,然而申论范文只看是看不来的,一定要自己写,当下笔时就会明显感受到很多东西我们想得到,但未必写得出。多练习可以最大程度的写出我们心中所想。


我备考时选择了近五年的真题,用规范的考试纸张限时书写,然后对比参考答案进行修改。修改时总结出自己在归纳概括中常犯的错误,下一次练笔时有意识地规范表达、规避惯性思维,逐步提高。修改时先追求与参考答案形似,再追求神似。另外,大声朗读范文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1、放弃模板


现在的题目呈现反模板趋势,如果模板痕迹很严重,分数自然不会太高。建议在反复练笔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专属模板,既省时省力,又有个人特色。


2、紧扣材料


申论答题的精髓在于紧扣材料,其实除最后一题论述题外,前面几题都是针对材料中的某一部分进行剖析的简答题,因此我们从材料中看到了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写出什么。


看材料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其想要表达的本质内容(往往是现象背后蕴含的理论、政策、问题实质),纵向加大挖潜素材的深度,横向拓宽思索辨析的广度。


在平时分析材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慢慢就会发现同样的材料,通过积累提升后的自己一眼就能看透其内涵本质。


学而不思则罔,申论写作不仅注重多练,同样注重思考。带着问题去研读材料,既能提升阅读效率,又能帮助我们准确答题。


3、多方积累


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要多熟悉政府公文写作用语,培养公务员思维。


推荐备考休息时多翻阅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时事评论员文章、半月谈等,潜移默化地更新思维方式。


此外,多积累优秀范文中常用的领导人讲话、名言、谚语和典型事例,运用到申论写作中,会增色不少。


4、优化表达


申论的答题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混淆书面语和日常用语,即很多小伙伴的申论答题内容只是“写在纸上的口头用语”。


然而,书面文字有其自身的行文规范,我们需要剔除自己写作内容中多余的部分,尽量精炼语言,做到简洁明了、兼具文采。


此外,注意词汇的替换,争取多用公文写作常用词汇,如把“反腐败”替换为“阳光行政”“防止权利寻租”等专业化词汇,文章档次显著上升。


毕业那年,我跟许多同学一样,认为公务员考试很难,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竞争激烈,从没想过要去考公务员。


毕业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家私企,开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生活很简单,也很规律,除了节奏有些快。


2017年的10月份,闺蜜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她说不如你也试一试,就当一次体验,于是开启了我的第一次国考之旅。


职位的选择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常言道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想考出满意的结果,不光是用功刻苦就够了,还得把力气用对地方。


有些考的分数很高,完全能够考上更好的职位,却因为当初不敢报而失之交臂;有些是不幸跳进了万人坑,其实换个待遇级别差不多的岗位也就能上岸了。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要避免遗憾,就需要重视职位报考,这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职位要求


细看国考和省考的职位表,不同职位的职位要求各不相同。


有以下种类:专业、学历、年龄、基层工作经验年限(有些对工作经历还有限制,如要求法律工作经历、财会工作经历等)、政治面貌、户籍、民族、应届往届、资格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等)、性别、身体条件、身份限制(特岗人员、志愿者、村官、非在职公务员等等)、组织专业考试、其他要求与说明(文字功底、语言技能、最低服务年限、有无宿舍等等)。


二、选择合适职位


如何选到一个难度适中、自己满意的职位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在充分了解职位要求和自身条件之后,我选择职位是根据以下原则:


1、个人意愿


这个应该放在首位,结合职位所在地区、待遇、发展前途、职位内容与个人兴趣综合考虑,如果考一个不能愿意持续干下去的岗位,那么考上也没有意义。


因此招考公告出来之后,我会首先把符合条件的职位筛选出来,单独做一个表格,然后把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位删除,那么我最终报名职位就将从剩下的职位中选择。


2、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与难度有直接关联,这不用多说,现在报名阶段都会实时公布报名人数,也是为了防止扎堆报考,除非你只盯着那一个职位不考上不罢休,否则避开人数过多的岗位也是提高成公率的必要选择。


我自己的话,在满足第一个条件的前提下,选择的职位省考的人数限制在1:80以内,国考1:150以内,特别好的职位容易出高分,因此更要尽量选择人数较少的。


同样的,报考人数太少的职位也要慎重,如果不是因为限制太多,那就可能是这个职位确实不咋样,还是那句话:不要只是为了一份工作就搞的没有下限,只捡人少的报而完全不看职位,那耽误的是自己。


比如我一个211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同学,毕业季裸考了某县级国税单位,结果分数出来考得很好是职位第一,面试也通过了,但是地方太差,最后还是决定放弃,去了深圳某公司,你说早知道这样他当初何必要报名呢,或者报个好点的不就行了。


3、合理利用条件限制,注意潜在信息


同等报考人数下,限制应届生和不限应届生的职位,那个职位要容易?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也没有权威的结论。但是,在意愿范围内应尽可能选择限制条件多的职位。


例如,同一个检察院招聘,招助检和侦查员两种职位,其他条件一样,只是侦查员仅限男性,那么如果想进这个检察院的男同志,可以选择去报侦查员职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报考人数和难度,而检察院往往也只是想多招男生所以设置的侦查员职位来卡掉一些女考生,考进去之后,多数检察院都会根据情况分配职位的,你还是有机会做助检(这情况也同样适用于某些只限女生报考的职位)。


而像广东某些地区写明要懂粤语或者客家话的,听说其实就是限制本地户籍的变种,这种情况下外地人就不要盲目报考。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些早有志向考公务员的考生,应该及早去关注公考的条件,并早作准备,多满足一个条件,就能多刷掉一部分竞争对手。


例如司考证、会计证、入党、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我国考报纪委就是因为没有计算机证书而被刷的)、等等,都是刷人利器。证多不压身,即使公务员考不上,其他地方也会有用。


还有一个个人亲身体验,对于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仅有一个A证往往是不够的,法律专业考公比率大,而且法检系统往往进面分数高,如果能读研或者有两年工作经验的话是很有优势的。


14年深考中院的职位,一个职位要求研究生学历+司考A证+2年工作经历,满足这个条件的一个职位报考人数是4:34, 简直是白送一样;另一个同样的职位只需要本科+A证,报考人数4:400,两下一比,难易立现。


三、行测经验


行测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言了,大家都知道。在开始学习行测之前,有两点我希望各位小伙伴能做好:一是调整好心态,二是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开始你的学习。


不要认为你已经考了好几次就是拿不到高分,不要认为你学习时间短就没戏,以百分之二百认真的态度,你仍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数量关系


数学运算和资料分析是行测题型中能在短期内获得最大提升的模块。提高数学运算最好的方法是做真题,最好的物品是错题本。


数学运算的各类题型都有一定的解题规律可循,而做历年国考和各省市的真题是找到解题方法的最好途径。用类似的方法找出各省市的数算真题来做,不会做的就抄在错题本上。做完之后看答案的解题方法是否和你的一致,将快速的秒杀方法也记在本子或者书上。


第一次你可能根本不会。第二次做你用方程解出来了。第三次做你觉得答案的方法比较快。第四次做你会灵光一现,居然有这么快的秒杀方法!数算强人就是这么来的。


五、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在了解知识点方法的基础上多做题目,培养语感。


有时言语模块的某些题目会出现各个机构所给答案不一样的情况,这个时候无需太过纠结,相信自己的感觉,选择能够使你信服的答案,继续刷题刷题刷题。


最后一个小贴士,言语这一模块,请相信你的第一感觉,相信你的语感,屡改屡错。


六、判断推理


这一部分分成了四个部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除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大家在这个阶段要注意训练自己的薄弱项。


比如说有些人感到图形推理很棘手,那就再去看看课本,看看自己做错的题,多找些这方面的题集中突击一下,让自己掌握都有哪些比较常见的类型,使自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快的突破。其他三部分亦是如此。


然后,我们在做这一模块时,要注意做题顺序,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就会事半功倍。每个人在判断推理这一模块的四个部分里面,所擅长的部分都不一样,我们就先做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做自己最有把握的那一部分。


这样在我们做完言语理解有可能懵圈的时候,转做判断推理这一大模块,就能够有一个思维非常清楚的开始,才不至于陷入手忙脚乱中。


七、资料分析


和数学运算一样,都是最容易通过大量练习获得提高的题型。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可以慢慢做认真做保证正确率,然后就要开始提高速度。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而正确地读懂问题、找到数据、进行运算是最重要的。


假如考场上时间不够,你至少要保证5题对3题。最后一题选出一个正确或错误的4个选项,动用你强大的直觉蒙一个。

先做图表后做文字等等方法也是值得运用的。


有些小伙伴数学非常弱,我想提醒这部分小伙伴,数算和资析你顶多只能放弃一部分,千万不要全部放弃。


八、常识判断


多看新闻、多看书、兴趣广泛是提高常识的方法之一,但不推荐在距离考试这么近的时间内花大量时间精力去背常识题。你背的不一定考到。


最近几年的国考常识偏向于军事、地理、历史类,女生在这方面略弱于男生。只能说多提高见识,博闻强记。考试时不要纠结,会的就是会的,不会的就是不会的,快速通过。


九、申论经验


申论的关键在练笔。很多人会犯“眼高手低”的错误,然而申论范文只看是看不来的,一定要自己写,当下笔时就会明显感受到很多东西我们想得到,但未必写得出。多练习可以最大程度的写出我们心中所想。


我备考时选择了近五年的真题,用规范的考试纸张限时书写,然后对比参考答案进行修改。修改时总结出自己在归纳概括中常犯的错误,下一次练笔时有意识地规范表达、规避惯性思维,逐步提高。修改时先追求与参考答案形似,再追求神似。另外,大声朗读范文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1、放弃模板


现在的题目呈现反模板趋势,如果模板痕迹很严重,分数自然不会太高。建议在反复练笔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专属模板,既省时省力,又有个人特色。


2、紧扣材料


申论答题的精髓在于紧扣材料,其实除最后一题论述题外,前面几题都是针对材料中的某一部分进行剖析的简答题,因此我们从材料中看到了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写出什么。


看材料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其想要表达的本质内容(往往是现象背后蕴含的理论、政策、问题实质),纵向加大挖潜素材的深度,横向拓宽思索辨析的广度。


在平时分析材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慢慢就会发现同样的材料,通过积累提升后的自己一眼就能看透其内涵本质。


学而不思则罔,申论写作不仅注重多练,同样注重思考。带着问题去研读材料,既能提升阅读效率,又能帮助我们准确答题。


3、多方积累


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要多熟悉政府公文写作用语,培养公务员思维。


推荐备考休息时多翻阅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时事评论员文章、半月谈等,潜移默化地更新思维方式。


此外,多积累优秀范文中常用的领导人讲话、名言、谚语和典型事例,运用到申论写作中,会增色不少。


4、优化表达


申论的答题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混淆书面语和日常用语,即很多小伙伴的申论答题内容只是“写在纸上的口头用语”。


然而,书面文字有其自身的行文规范,我们需要剔除自己写作内容中多余的部分,尽量精炼语言,做到简洁明了、兼具文采。


此外,注意词汇的替换,争取多用公文写作常用词汇,如把“反腐败”替换为“阳光行政”“防止权利寻租”等专业化词汇,文章档次显著上升。

(编辑:gxgkjy)
在线咨询